欢迎访问金坛旅行社金坛旅游网金坛旅游首选金坛乐游网!连续八年无客户质量投诉,销量遥遥领先!

西溪湿地

图片赏析 1/1
  • 景点介绍

西溪湿地是非诚勿扰影视剧的拍摄地,在杭州属于非常有名气的景点。当然里面的风景也很棒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介绍是一篇西溪湿地的导游词。希望能让大家对这个美丽的景点有多一点的了解。

西溪湿地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各位团友,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提起杭州,没有人不想到西湖的。画舫笙歌,文人雅会,西湖最为称盛。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有“西湖、西泠、西溪”并称的“三西”之说。西溪,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与西湖、西泠相比,更有“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之说。今天让我们坐着小舟来游览西溪,感悟西溪独特的风韵吧!
           
    西溪作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格外引人注目。它位于杭州市区的西部,是典型的中国江南平原水网湿地,有着它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系统。西溪属于浙北杭嘉湖平原的一部分,是平原上的一块积水洼地,它既具有视野开阔的平原特点,又具有变化无穷的水域景色。目前西溪湿地保护区的总面积为10.08平方公里,而保护区外围保护控制区面积覆盖广达50平方公里。西溪的基本地貌主要是低洼的水网平原,有六条纵横交汇的河流在此围合汇聚,它们分别是沿山河、五常港、紫金港、顾家桥港、严家港与蒋村港,河流总长28公里,水网密度很高。因此,村庄、田野之间,传统上都靠小舟通行往来。这里气候宜人,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景是西溪自然景致的核心。这些优美的湿地景观、醉人的水乡田园风情和开阔的水岸空间,是都市人假日游憩的理想去处。在西溪,你可以泛舟湖漾港汊,可以垂钓河塘柳荫,秋风中可以观赏芦花,冬日里可以探访梅花,也可以在初春时踏青漫步,在夏日下采菱赏荷,其中的野趣妙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西溪的景色特点以天然质朴为美,若是选用四个字来概括,有人将其提练为:“冷、野、淡、雅”。冷,就是静、僻,是都市中的一帖宁静剂;野,就是天然、野趣,是红尘中的净土;淡,就是淡雅、平淡,使人领悟回归自然的哲理;雅,就是词人雅集、渔翁垂钓、冷梅馨香。西溪以其优美的山水景色和朴素的田园风光,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休闲、养生和隐居的理想佳境,因而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字画、碑文等胜迹。
           
    有人说:人在西溪,犹如秋天的芦花,犹如芦苇中的白鹭,心无旁鹜,优游自在。没有应酬之杂,惟有诗句之往,西溪与人心同清,西溪与人情同淳。
           
    西溪的幽雅,最适宜文人的心境。所以,西溪是文人隐逸闲居的最佳处所。历代有许多文人雅士到过西溪,留下了大量的翰墨诗文。就连康熙、乾隆也都到过西溪,题诗留念。南宋高宗赵构当年甚至曾动过在西溪建都城皇宫的念头,因而有了传颂近千年的“西溪且留下”的名言。
               
    各位团友,今天,我们将要追寻历史上文人雅客的足迹,到西溪寻访一些最富有特色的景点胜地。下面,就请各位随同我一同上船。让我们乘船去感受别样的西溪吧!


鸭子水湾
           
   各位团友,我们的小舟顺着蜿蜒的水道前行,在两岸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柿子树,这是西溪湿地最具有观赏价值的三种植物之一,其他两种分别是芦苇和梅花。柿林,是西溪湿地的一大特色植物。西溪现有百年以上的老柿树约4000株,主要分布在蒋村水网的塘基上,形成了鱼塘柿基的景观。每到秋天,树上挂满了诱人的红灯笼一般的柿子,分外迷人,还可以看到当地的孩子们拿着竹竿打柿子的有趣画面。各位团友也可以加入其中,品尝野柿子的鲜美。
           
    各位团友,西溪景区里水网密布,溪、河、湖、港、湾、塘星罗棋布,河港纵横交错,水塘接踵相连。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湾口就是“鸭子湾”。“鸭子湾”的得名由来有两种说法,一个是由于这个湾口的形状由于鸭子的脖子一般弯曲而得名,另一个说法是因为这里水中生物繁多,鸭子喜欢成群结队来此觅食,在湾里常常能见到或悠闲划水、或忙碌捕食的鸭子而得名。无论那种说法更加接近真正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到和体会到的是这里野趣浓郁。请看,西溪的水很清,其中也有宝贝,大家可以猜猜,有什么?这里有着丰富的鱼类,如鲤鱼、鲫鱼、鳊鱼、鳙鱼、青鱼、草鱼等,还有泥虾、龙虾、溪蟹和螺蛳等,不仅可供观赏,还都是美食呢!早在南宋的时候,西溪就因为溪河、芦花、垂柳而成为皇家的后花园,又因为河鱼、柿子、竹笋、菱角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家贡品基地。明代僧人大善曾有诗赞美说:“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各位团友,欢迎在旅游观赏之余,品尝富有西溪特色的时令佳肴:“三墩春笋”、“三家村藕”、初春时节有“桃花鳜鱼”、深秋时分有“菊花溪蟹”。在西溪,到处可以看到碧水中鱼欢虾跳,芦荻丛生,空中群鸟飞翔,鸟语悦耳,一派与世隔绝,世外桃源的景象。
           
围塘“种”鱼
           
现在我们到了西溪特有的“鱼鳞”水塘原生态保护展示点。
           
这是西溪蒋村古荡一带、也是江南水乡传统渔耕经济文化形态原生态保护的一个展示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原有大小鱼塘一千多个。这些鱼塘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狭或宽,大小不一,因地制宜,就势赋形,围筑而成。这是当年蒋村一带居民赖以生存的经济命根子,这是江南水乡老百姓在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生产方式与社会文化形态下创造出来的一种经济形态/经济活动模式/特殊生产模式。它的实质是“以水为田”,“种水为生”。在西溪这一古老的水乡泽国中,土地稀少,水比陆多。为了生存,西溪老百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应水乡环境的劳作方式/生活方式,这就是划割水面,堆土为堤,围塘“种”鱼,养家活口。这些鱼塘,大小不一,数量众多,从空中航拍下来,就形成了一种西溪特有的众多的大小半圆形平叠集聚的几何图案,它们次第排列,状如鱼鳞,因之被专家称为西溪“鱼鳞”。专家指出:这是西溪湿地中最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大地“肌理”,是西溪数千年传统渔耕经济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它们疏密相间,富有韵律,精彩地传递着西溪渔耕文化、桑基鱼塘、柿基鱼塘文化的种种历史信息。

     
泊菴
           
    泊菴位于秋雪庵的南面。菴,是草堂的意思。据文献记载:这里是明末邹孝直的庄园。当年这一带芦苇丛生,野趣盎然,周围有王之声、孙元襄、李蟠玉、胡彦远等人的山庄别业,鳞次栉比,掩映草泽。庄园似仙岛泊于水上,故名“泊菴”。
           
    身处草菴之中,但见门对高峰,阶临绿水,草荡芦花,桐阴桂影,秋雪漫天,湖波泛影,最是清悠寂静。前人有诗《泊菴》:“世上人情已饱谙,吾侪只合府清湍。不求甚解读书乐,亦复使哉与物安。芦叶汀中横钓艇,梅花树下置蒲团。兴来高咏何人句,摩诘渊明陆务观。”
           
    倘若你有机会独居泊菴,就能感受到西溪的野趣静逸之美:白天习习清风自窗外吹入房间,不是空调胜似空调,清爽无比;夜晚西溪水伴你入眠,静波无声百虫欢唱,舒适怡人。倚窗眺望,春天山花烂漫,夏天青山滴翠,秋季荻芦飞荡,冬季腊梅满枝,真是美不胜收。
           
    如今的泊菴,那种环境的幽静风雅依稀可感,只是多了领先完备的设施,热情周到的服务。走进泊菴,这是一块人与自然、人与生态、人与快乐和谐相融、自由美好的生存空间,是都市人渴望的人文家园。休闲泊菴,您会体会到回归大自然的快意,感受到如梦的温馨。泊菴让您远离城市的喧嚣,真正体验回归自然的魅力。
           
泊家溇
           
    泊家溇位于西溪湿地的西面,烟水渔庄的北面,秋雪庵的西面。相传曾是太平天国驻军地方。泊家溇前水道弯曲缭绕,外人进入此地如同陷入迷宫,一时很难以找到出口,要是夜幕降临,四周水烟,就别想找到回头路了。想来,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特殊的地形环境,泊家溇才成为当年太平军的驻地,它为天国的战士们御敌攻战,创造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虽然,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泊家溇的原址,看不到太平天国的望楼水寨了,但泊家溇的“溪楼美食”、“樟荫香茗”却散发着历史的熏香,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人们前来游览、休闲。在这里,我们可以眺望“轩外烟波”,寻访“水月人家”,去“村街沽酒”,到“河市购物”等。曾经的兵家战地,如今成了都市人的休闲佳处,“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昔日的乱世已被今日的太平盛世替代,和平的生活是如此美好。请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吧。泊家溇的明天将期待着您的一份关注。
           
烟水渔庄
           
    烟水渔庄位于烟水庵的南部,濒临朝天莫漾,风水极佳。渔庄为水乡庄园别院建筑,二层,比水阁高一档次,是登临观朝天莫漾的好去处(望台眺烟水)。庄有亭式,八角攒尖、飞檐翘角,亭顶琉璃溢翠,亭畔湖石嶙峋,空灵殊域,八面来风,古柳疏朗,花木弄影,不失为西溪一大美景。
           
    在美丽的渔庄里,我们还可以享受到西溪的美味佳肴,吃到各种各样、各种风味的淡水鱼。西溪河道就是烟水渔庄的渔源,河道中生存着各种鱼类,有鲤、鲫、鳊、鳙、青鱼、草鱼、鳜鱼、黄翅鱼等,还有土鳖、泥虾、龙虾、溪蟹和螺蛳等,也有罕见的乌龟。渔庄人民喜爱美食,热爱生活,能做千奇百怪的鱼餐。在秀丽的烟水渔庄上,与亲人、朋友倾心交流(“庵堂话春秋”),享受独具特色的煮鱼佳肴(“渔庄品鱼宴”),喝着香茶(“水槛斗茶”),耳边聆听着美妙的音乐(“乐坊听丝竹”),此时此刻,犹如置身与楼台仙阁之中,心情自然轻松悠闲,那是何等的爽口又爽心阿!除此,渔庄还辟有鱼池,我们还可以在烟水渔庄上悠然地放长线钓大鱼领略新世纪世外桃源特有的轻松、愉悦的全新感觉。如果还有余兴,还可以去“长堤漫步”,“坡地采芹”,“高埠观鸟”更添一番情趣。
           
烟水庵
           
     烟水庵坐落在深潭口的西面,唐家湾的东面。西溪旧多庵堂。相传当年的西溪,庵堂多达100多个。民谚曰:“三十六庵,七十二茅棚。”(茅棚,亦指庵堂,只是庵之简陋者。)烟水庵最早建于南宋末年,后来改名慈云庵。明朝初年因火患焚毁,当地的老百姓信仰佛教文化,临时搭建茅舍为庵室,供有三尊佛像,门前栽有柏树一棵。这棵老柏树,历经沧桑,至今尚存。茅舍屡建屡毁,直至清朝光绪丙子(1876年)才由慧光法师重建瓦屋,再塑佛像,庵名改为今天的烟水庵。
           
    慧光和尚近六十时,收下十四岁的沈春泉为徒,并为他取法名本茂。慧光七十九岁圆寂时,本茂年方二十六岁。他努力钻研佛教经典,辛勤料理庵务,逐渐庵有积余,与莲英尼姑商量,扩建烟水庵,于是就有庵房五间,田、地、荡十多亩,外设伙房客厅,殿前塑弥勒、韦驮,后造大殿,供奉有弥陀、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地芷等十余尊佛像。1986年9月12日,本茂圆寂,享年91岁。烟水庵从圆明法师募建,经宋、元、明、清,至第三十一代和尚本茂重新扩建,并于1956大跃进时改庵堂为畜牧场,前后历时近千年。
    朝天莫漾疏浚后,烟水庵将变成独藏于水漾之中的一座小岛上,四周烟水笼罩,“一曲溪水一曲烟”,宛似水中仙地。
           

           
朝天莫漾
           
    朝天莫港位于蒹葭里西,南接沿山河,北连五常港,是西溪湿地中最醒目的港汊,岸线曲折自然,两岸稀疏分布着垂柳、桃花、芦苇、菖蒲,景色宜人。朝天莫漾是朝天莫港北段的一段相对宽阔的水域,也是整个西溪湿地保护区中最大的水域。水漾面积有60余亩,但目前淤塞严重,水域大为减少。漾中散部着花草丛生的小岛,是漾的绿洲,是漾的别致。岛虽小,但众多鸟类栖息栖息于此,又使岛成为充满灵气的宝岛,成为漾中的地坛。
           
    湖中有专为游人设置的木质小游船和自划船,我们在湖岸设了茶室、饮食店、小商店等服务设施,均为乡间砖瓦房或茅草凉棚式样,划累了可以上岸歇息,或靠岸品尝随手可买到的西溪特色点心,如此一来,怎能不让您置身于一种乡野、质朴和宁静的氛围中呢?我们还有“河网迷宫”、“草船晤谈”(商务、政务、聚友),“水上对饮”,“岛渚垂钓”,“阳坡观鸟”,“草滩放鹞”(风筝),“沼泽探险”,“花下野餐”等娱乐项目,让大家感受到一个迥异于西湖的新体验。
           
    另外,在朝天莫漾北侧的龙章村七组出,我们可以看到西溪的桃源人家。村内村外桃柳遍地,在村的南部,还可以看到大片的桃林,当春暖花开之季,与亲人朋友携手穿越桃林,看落红缤纷,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阿。
           

           
深潭口
           
   深潭口又名深潭港,在蒋村乡深潭口村,“水曲深潭深静不波,瓜皮艇载客闲过。四围断岸居民少,一径荒林宿鸟多。□柳半□余袅袅,芦花平放舞婆娑。兴酣只有渔人好,高唱弯弯月子歌。”(吴祖枚《深潭口》)这就是昔日的深潭口。深潭口水面较为宽广,《南漳子》云:“深潭口,非舟不渡,闻有龙,深潭不可测。”因此,每年端午节的龙舟盛会都设在此,热闹非凡。龙舟盛会为西溪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为西溪的乡俗风情增色不少。这一古老的运动流传至今,是因为老百姓信奉的是这句吉祥的话:“划龙舟吉祥庆丰年,观龙舟吉利保平安。”
           
           
    除了“龙舟表演”,深潭口还设有“河湾竞划”“庄家作客”,“小街乡饮”;“萧鼓社戏”,“樟林赛神”,“蒋祠祭祖”,“渔家贺婚”。“土谷秋社”,“碧潭祈龙”;“深塘网鱼”,“竹林挖笋”,“曲溪竞渡”(游泳),“场圃拖钩”(拔河),“溪畔夜宴”,“晒场狂”;“柴灶炊烟”,“大院听曲”,“荷塘赏月”,“板桥步月”;“元霄灯会”,“六月泼水”,“七夕乞巧”,“中秋拜月”;“太公祝寿”,“外婆庆生”
   (满月抓周),“三姑做七”,“沈郎贺婚”(吃喜酒);“祠堂过时节”(江南时节/乡村大宴饮),“立夏野餐会”,“月下听蛙鸣”,“灯火钳泥鳅”。这些耳熟能详的乡俗风情在今天的深潭口依然如故,流淌着浓浓的乡情,镌刻着深深的记忆……
           
秋雪庵
           
    秋雪庵现位于西溪湿地精华区内,在2003年杭州旅游资源普查时被列为二级旅游资源。此庵建于宋淳熙初年,原名大圣庵,淳熙七年,改为资寿院。明崇祯七年经沈氏兄弟修建,由大书画家董其昌齐名的陈继儒题写庵名。因为庵在孤岛之上,“水周四隅,蒹葭弥望,花时如雪”,陈继儒取唐人诗句“秋雪濛钓船”的意境题为“秋雪庵”。秋雪庵为民居庭院式,门前铺石板步道。之后,僧人智一拓庵为院,恢复资寿院旧名。拓展后的秋雪庵前为殿,中为忏堂,名为“园修堂”,后有轩廊,名为“一色”,取唐代诗人王勃“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意。庵后有池,池上小桥名曰“卧虹”。
           
秋雪庵是“秋雪八景”的核心景区、也是河渚胜地的静幽之境,秋雪八景色系明代吴本泰以题咏的形式,将秋雪庵的风景概况为“秋雪八景”,即仙岛荡、幔芦港、莲花幢、杨柳城、薝葡篱、护生堤、弹指楼、秋雪滩,几经兴迭,到如今,这些景点留给后人的只有无限想像的空间了,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秋雪庵一带,仍然呈现出沉香古雅、野趣盎然的景色:东面秋雪滩上芦花摇曳、花絮飞舞,百鸟闲走;南面一水之隔的长廊状杨柳城柳絮飞扬,又紧邻泊庵、西溪梅墅、梅竹山庄、西溪水阁、西溪草堂等;前面的泊家溇又有着地势起伏平缓又开阔遥远的青草地,它们以丰富的层次和典型的湿地景观,构成了以天空为背景、以水域为主体的极为宽阔的大视野。这是西溪浅水湿地的绝胜区块,这是优雅古今人世的缩影,更是野趣横生的凝固。
           
秋雪庵在西溪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独具一格的田园风情,历来是文人墨客的休闲、养生和隐居的理想佳境,因而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字画、碑文等胜迹。民国九年周梦坡集资银币七千元,重建秋雪庵大殿,在庵内设两浙词人祠堂,供奉历代两浙词人先贤,共计两千余词人。其中,第一位是唐代张志和,在西溪读他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衣裳,斜风细雨不须归”那真是身临其境,意气非凡。象陆游等浙江籍词人列在供奉之列,白居易、苏试、辛弃疾、杨万里等列入宦游词人之列,姜夔等列入流寓词人之列,李清照等列入闺阁词人之列。两浙词人祠为西溪的文化增添了“雅”的特色,为西溪的秋雪庵注入了灵动的人气,也为西溪留下了文人墨客的心迹。秋雪庵大殿天井对面的三间楼屋是弹指楼,柱子上挂着清代厉鹗的一幅对联:“说剑风生座,题诗月满楼”,正是文人雅士赏芦望月的决胜之处。今人可以居“弹楼赏月”,下“芦田寻秋”,“
           
   苇荡踏芦”,“东洲垂钓(蓑笠雨钓)”;可以“秋庵问词”,欣赏“词家雅集”,“铁箫唱曲(吟词听乐)”……
           
如今的秋雪庵正在形成往昔“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鸥凫栖水高僧舍,鹳鸠巢云名士楼。苍葡叶分给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的意境,我们拭目以待吧。
                   
各位团友,下面我们就将到秋雪庵游览。
           
秋雪庵,建于宋淳熙初年,原名大圣庵,淳熙七年,被改名为。关于“秋雪庵”这个风雅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呢!据传明崇祯七年,西溪资寿院已经荒废,沈氏兄弟沈应潮和沈应科来此重新收拾整理,他们盖了三间房子,请来僧人智一、智洪主持庵堂。并请与大书画家董其昌齐名的陈继儒题写庵名。因为庵在孤岛上,四周被河流溪水环绕,每到秋天芦苇如雪花一般,陈继儒就取唐诗诗句“秋雪濛钓船”的意境题名为“秋雪庵”。“秋雪”两字简练贴切,而且容易上口,从此大家都来此观景。
           
秋雪庵所处的地理位置,为蒹葭深处,是西溪景致最佳的地方。举目四眺,千顷蒹葭十里洲,秋风起时,犹如雪花满滩,水波弥漫,上下一色,真可谓屋在芦花上,船入芦花里。文人雅士为这里留下了许多题词和诗句子。因此在民国时期,湖州周庆云于1919年重建秋雪庵时,在庵内增设了“两浙词人祠”。祠堂中供奉的词人有张志和、陆游、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杨万里等等。每年霜降以后,都会举行祭祀,纪念为以张志和为首的历代七十二名家、一千零四十四位词人。
                   

秋雪八景
           
各位团友,刚才我们说到秋雪庵所处西溪景致最佳的地方,明代的文人吴本泰就以题咏的形式,将秋雪庵的风景概括为“秋雪八景”,分别是弹指楼、仙湖岛、幔芦港、秋雪滩、莲花幢、杨柳城、专葡篱和护生堤。
           
其实在西溪的最胜处河渚——蒹葭里,景点甚多。著名的园林大师阵从周先生把西溪看成是副西湖,评价这里的风景形式特殊,与西湖相比又别有风味,称它为“仙境天开”。在西溪的自然景观有“西溪探梅”、“秋雪听芦”、“狄芦散花”、“廉霞泛月”、“秋雪八景”、“淇上初夏”、“云栖曲水”等等。但是在众多的景点中,“秋雪八景”最为出名,因为以西溪为轴心的景点中,秋雪八景恰恰位于西溪的中心,形成水乡文化的精华。
           
在秋雪庵里,我们可以看到以吴本泰的题咏为蓝本而描绘的秋雪八景,每图都与诗咏相配合。让我们看一看弹指楼的题咏:
           
“半空清梵落云头,乍可凭高见沃州。
           
我已同龛弥勒久,不须今日始开楼。”
           
弹指楼的匾额“弹指楼开”四字原本是由董其昌书写的,但是真迹已经无从寻觅了。后来重建的“弹指楼”三字由周梦坡书写,楼上还悬挂有诗人厉鹗题写的一副对联:“说剑风生座,题诗月满楼”。
           
关于这个“弹指”两字的含义。在佛家多以“弹指”比喻时间的短暂。但是印度风俗中也有以“弹指”表示欢喜、许诺、警告等含义。有文记载:“弹指者随喜也。”也有佛经书:“弹指者,表觉悟众生。”至于董其昌书写的“弹指楼开”,含义也不明确,只好请各位团友自己揣摩了。
           
西溪梅墅
           
西溪梅墅位于公园的东南片,毗邻西溪精华区域“秋雪庵”保护区,与梅竹山庄、西溪草堂、西溪水阁等景点共同构成西溪梅竹休闲区。西溪梅花主要在南宋辇道沿线,“南宋辇道东起历秦亭、方井、法华至西溪镇一十八里,皆在梅海竹林之中”。这里集中了各类梅花,“古梅成丛,斜枝劲干,为百年老种。白花平铺散玉,绰约幽芬;琼林瑶岛,晶辉不夜。近之冷冷,清凉沁骨;远之的的,光景动人。昭华之珍,延喜之玉,树头璀璨,色相超尘,山凹林莆,粉香扑鼻,十余里遥天映白,如飞雪漫空,六花乱舞。”(王在晋《西溪探梅记》)。而每株梅又“全以韵胜,不但花萼之奇,芬芳烂漫,即蚯枝铁干,潦倒离披,千奇万怪,莫能名状……”
           
(杨师孔《法华山看梅记》)。僧大绮也在此一游,并作《西溪梅墅》一首:“孤山狼籍后,此地香未已。花开十万家,一半傍流水”,陶醉于西溪梅墅。目前,西溪梅墅正逐渐形成游览观光与科普教育、生产经营与科学研究一体化的现代梅园,是西溪特色休闲的亮点之一。
           
西溪梅墅以梅命名却始终与竹子的相依相伴,所谓“竹下映梅,深静幽彻,到此令人名利俱冷”,“竹密松深,梅花千万树……”(杨师孔《法华山看梅记》)著名的梅竹山庄想来亦众人皆知,又称七里梅林,由清代文人章白次所建,原有茅屋两间,堂内四壁挂满名人字画。篱墙园内多古梅修竹,“梅香细绕舍,竹翠低映亭”“时则清霜皆寒,玉露团洁,蝉吟风而菰蒲答响,芦飞雪而鸥鹭夺鲜,幽□坠空不隔烟水,凉月如洗可濯肺肝,旷然移情,迥出尘表”。另外,《梅竹山庄图咏》记载,友人葛庆曾到梅竹山庄作赋曰:“揽花坞之幽邃,溯河渚以萦徊,依秦亭之山麓。伫芦两岸,芦花白似银,万株梅绽玉鳞皲,主人若问来时节,不是深秋便早春。”
           
西溪梅墅四周呈现出野朴、闲逸、风雅,充满“闲云野鹤”的情调。如毛滂诗“秋色向幽处,浮家聊远寻。醉来蓬鬓乱,卧入蓼花深”和李煜诗“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的诗境不谋而合。如此胜境到了清末民初,却渐渐衰败,只剩下了依稀可见的旧址。
           
为了保持西溪梅墅的旧貌古意,我们特别推出了12项专项赏梅:冬日的“踏雪探梅”,早春的“泛舟寻梅”,晚春的“春坡赏梅”,“初夏尝梅”,“人家访梅”(庭院之梅),看“亭檐卧梅”(含章梅妆/花时野餐),“溪桥吟梅”(陆游词境/咏梅诗词),“竹林问梅”,“书斋说梅”,“击棹唱梅”(梅词梅曲),“溪墅梦梅”(夜宿梅墅),“草堂忆梅”(梅落或无梅之季)。另外,还有如“七里香雪”(梅海),“古渡惊鸥(观鸟)”,“芦汀渔钓”,“曲堤步月”;“水阁纳凉”,“草堂叩隐”,“柴门割蔬(鲜菜作肴)”,“山庄野餐”;“梨园采摘”,“桑间对歌”,“茅屋对奕”,“影湾写生(书画)”,“竹馆弹琴”,“静斋读书”“梅竹采春”(摄影),“梅边吹笛”,“鹭亭观鸟”,“翠柳鸣莺”,“乱红秋千”,“乱红秋千”,“花坞采茶”,“桃源卧归”。情趣各异,任游人畅游玩味。
                 

西溪草堂
           
西溪草堂位于西溪东南部的梅竹休闲区,其主人乃是明代大名鼎鼎的文人冯梦祯。冯梦祯深受西溪“冷、野、淡、雅”的气质吸引,故在安乐山永兴寺边上建西溪草堂,从此在这里,他开辟了另外一番事业。他在《西溪记》中甚为赞赏这番别业,他说,“梦祯看梅至西溪永兴寺,僧真麟出迎,茶饷甚佳。麟居白云流水,其西十数武即余山庄。有竹、有茶、有泉,尤堪栽梅,而有待日”。因为吸引而留在了西溪,因为热爱而不惜自己的名誉身份为西溪打造明天的辉煌。永兴寺建造法华堂之时,冯梦祯曾将西溪草堂舍予永兴寺。他在《序西溪忏堂缘起》中记载:“故有别业在安乐山北麓,永兴寺之东南,凡十二亩。万历间,寺僧戒山择地建法华忏堂,开之施地,并为作募缘文。”在募缘文中,他是这样写的:“余不难舍地,诸善男善女又何难舍财?”可谓披肝沥胆,用心良苦阿。死后,冯梦祯也静候于安乐寺旁。《西溪梵隐志》载:“冯梦祯墓在安乐山永兴寺前安乐桥北,古神仙宫址。”
           
他游在西溪,学在西溪,住在西溪,创业在西溪,终老于西溪,他的一生与西溪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灵魂飘迹了数百年后,他还将响彻在西溪的上空,在西溪草堂的那张久坐之后依然温暖的板凳上。

西溪草堂以堂主冯梦祯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超脱的生活理念焕发出时代的青春,我们渴望着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生活在忙碌中在悠闲中和谐共存,渴望着人间还有这样的胜境厚待我们,不能不去“西溪草堂”,这里凝聚了文人的高风亮节,这里积淀着文化的气韵,这里是西溪的天堂。


西溪水阁
           
水阁,就是有半间屋的面积或一个廊房的面积,建在水面上,房子下面是木桩或石柱钉在河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这样的民房成为水阁。江南水乡来讲,随处可见,如周庄、西塘、同里、南浔等都有水阁,水阁也逐渐成为江南水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水阁也成为西溪的一道风景。西溪水阁位于西溪的东南部,在西溪草堂的东北面。
           
西溪的水阁,因为河道多水阁也多,过去,西溪水阁一条街成为繁华的水乡集市,加上河道狭小,宽不盈丈,两岸的水阁房子将整条河道遮得终日不见阳光。因为水阁的先决条件是有水,有河但不宜太宽太深,而西溪的河正符合了建造水阁的条件。
           
西溪水阁是西溪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造型独特,不但是一个实体,更给人一种想象的文化。西溪水阁产生于西溪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为了节约土地,又方便生活和交通,西溪人民便在河岸边上打桩建水阁。有了水阁,就有独家享用的河埠和船的泊位。于是,西溪又多了那多姿多彩的河埠,有的有七、八个台阶,有的十来个台阶,有的转弯,有的直上直下,所铺的石阶也往往歪歪斜斜。有了私人河埠,无论是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都极不方便,也节省了很多在公共河埠排队等候的时间。
           
登临在西溪的水阁,远眺翠嶂连绵,岸上桃红柳绿,近闻微波荡岸;水中层波叠影;在船上观楼,放眼望去,一溜枕水楼阁,阁中人情百态尽收眼底,移船换景,令人眼花缭乱。西溪水阁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尽显阁水交融之“真阁真水”的无限情趣。这种让人牵挂,让人梦回的水阁,至今仍为文明津津乐道。夜晚,临河的窗口,十分明亮,凭窗观河,河里一片笑声,来来往往的小船里,装着欢乐也装着丰收,竹篙撑船的笃声,一片月光的夜里,更加清晰更加撩人。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可以听到人们用吊桶打水的扑通声。水阁今天已成为西溪颇具特色的景致之一了。
           
茭芦庵
           
茭芦庵又名芦庵、正等院,在秋雪庵东面。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宋绍兴初年,侍卫马军司屯在这里,建造庵堂是为了供军队奉祀香火,图个吉利。茭芦庵在明末作过一次整修,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为之题写了“茭芦”的庵名。明朝末年,茭芦庵主持照空俗孙道征瑞继承并将茭芦庵拓为“复古正等院”,由大学士钱士升所题,另外,张瑞图又为茭芦庵题了“圆应”的忏堂名。
           
周庆云《西溪秋雪庵志》所述,清道光年间,清代著名诗人厉鹗对西溪情有独钟,死后葬于茭芦庵附近,在庵中设立牌位。同治初年重修,张之万为之补写了庵的匾额。光绪初年在旁边新建了厉、杭二公祠堂,分别供奉厉鹗和杭世骏。祠内立有石碑,为马叙伦撰文,余绍宋书写。茭芦庵以收藏名人字画为传统,因此,庵里备放着笔墨纸砚,每有喜文弄墨的客人前来,庵主都会让他们留下字画。前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句、匾额、碑刻等,虽存留较少,但仍有不少可供发掘利用。相传,康熙南巡时留下的“竹窗”二字、五言诗一首以及苏试题诗真迹等三件墨宝,都曾藏于茭芦庵。道光十年(1830)戴熙即以其诗“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意境创作了《茭芦庵》山水画长卷(210㎝*26.7㎝,现存于上海博物馆)。茭芦庵一直是游人不可不去的好地方,黄宾虹过访遗址,曾画过一幅《西溪草堂图》。康有为、孙中山、郁达夫、陈三立、于右任等都到此游览过。
           
尽管,在文革年代中被改造成为人民公社大会堂――“农业大寨”了,如今的茭芦庵也只留下了门前那两棵1918年种的蟠槐,但每当人们谈起西溪,谈起西溪的庵堂文化,总忘不了茭芦庵的点点滴滴,忘不了这里曾经的的辉煌。回味茭芦庵,我们自豪而有兴奋;走进茭芦庵,我们充满信心,感受到了昔日的文明、文化的变迁和传承。
           
河湾望梅
           
僧大绮《西溪梅墅》诗曰:“孤山狼籍后,此地香未已。花开十万家,一半傍流水。”这一半傍流水,使得西溪观梅全然不同于杭州的灵峰、超山等处,其最富韵致、也是最大特点所在,就是:水上观梅、摇舟观梅。《西溪杂咏》里有“早春花时,舟从梅树下入,弥漫如雪”的句子。游客可以坐大船,从深潭港南头走沿山河向西到上船码头,或走梅溪一线,经疏影湾、鸭子弯,再过望梅湾到上船码头。要想尽情体验水中观梅的美感,最好是自驾一叶扁舟,走梅溪、流红溪,河流港汊听任流连,闻暗香扑鼻,看落英纷纷,人心大快。
                
       
水上观鸟
           
西溪湿地是鸟的天堂。历史记载杭州观察到的鸟类有188种,西溪发现的就多达89种,而且鸟种丰富,主要为湿地鸟类、林地鸟类和旷野鸟类。鸟种有:喜鹊、斑鱼狗、白胸翡翠、黑卷尾、黑水鸡、黄苇鳽、扇尾沙锥、白腰草鹬、雉鸡、银喉长尾山雀、班头鵂鶹、雀鹰、红脚苦恶鸟、黑领椋鸟、灰头绿啄木鸟、棕扇尾莺、山斑鸠等等。一年四季,无论何时,泛舟在河港水汊,都可以和这些人类的好朋友邂逅,灵动的生气不时给游人带来惊喜。水上观鸟,可以和鸟儿更加接近,或看鸟儿在草丛啄食,或看水禽在浅滩捕鱼。更可以体会前人诗句:“移舟起清响,沙雁一行出”,亦或“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的优美意境。
           
柿林秋色
           
柿基鱼塘、桑基鱼塘是几千年农耕劳作形成的西溪湿地特定地貌。在西溪星罗棋布的池塘的塘基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柿树,光百年以上的老柿树就有4000多株。柿树既起着固堤、护堤的作用,同时也构成西溪一道绝佳的风景,尤其到了秋天,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柿子熟的时候,柿叶也变红了,让整个西溪变的红红火火。这时更有芦荻互为映照,芦白柿红,令人心醉。游人不但可以在柿林中浴风徜徉,而且可以一饱口福。西溪所产的方柿果大皮薄,肉细汁多,非常香甜,被公认为我国六大名柿之一。
           
柿子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它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清热养阴并且对热渴、咳嗽、口疮等病症有疗效。游人在赏心悦目、怡口之时,便可以体会古人“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候”的感叹了。
           
篱落炊烟
           
“小桥、流水、人家”一直是江南水乡的标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突飞猛进,这样幽雅娴静的生活环境似乎已经消失殆尽。于是周庄、乌镇、西塘等古镇成了现代人向往的休憩之地,游人纷至沓来。其实西溪便保留着江南典型的水乡风貌,历千年传承而来,原汁原味,古色古香。在如今的西溪湿地,你依然能看到古树昏鸦,人迹板桥,依然能够走入篱落炊烟中,听农人吴乡侬语,细细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细与安详。
           
船姑唱曲
           
在西溪,荡舟穿梭于纵横的沟壑中,看杨柳拂岸,观柿树峥嵘,闻暗香扑鼻,真是如诗如画。这时船姑会唱起优畅的乡间小调,虽非金口名嗓,但淳朴的声音却仿佛与眼前的乡野景色浑然天成,优美的节奏伴着舷边倏忽而过的芦苇田埂,让人顿生一种恬适的快意,整个灵魂仿佛受到了涤荡,一切尘嚣的烦恼忘尽。
           
水庄品茗
           
孙晴川《南漳子》说西溪“河渚地少水多,土惟宜茶。无田可耕,则谷无从出,每以茶笥易米,养鱼育蚕。”明代黄汝亨《永兴寺碑记》曰“西溪十八里梅花,春时山有焙茶,香闻十余里。”西溪盛产茶叶,由此可见。西溪茶叶的品质和声誉非常之高,明人冯梦祯说“西溪茶利之厚,十倍于龙井……逼近兰松梅竹之香,真龙井之伯仲也。”闲坐于烟水渔庄百年的老屋中,看屋外春和景明、鱼跃鸟翔,细细品尝一盏新茶,细细体味仿佛酝酿了千年的清香,杭州再也不惘为天堂。
           
栈道风光
           
在烟水渔庄,老屋面对的是大片池塘,长长的栈道在塘边环绕。游人可以信步走入水上,触手可得栏边亭亭的碧菏,俯身便可和鱼儿打个亲切的照面。一路走去,一路幽幽的菏香伴着阵阵水波的清爽,让人乐而忘返。
           
高台观鸟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高望远,可以看到地面见不到的景致,自有一番妙处。烟水渔庄设有高高的观鸟台,有兴致的游客可以一登为快,看群鸟起落翱翔,饱览大西溪的绮丽风光。东望可见鸦雀在大树之颠筑巢垒窝,东南可见蒹葭里鸟儿与芦花共舞,东北则可看朝天暮漾里水鸟捕鱼翩跹。整个西溪湖光水色,尽收眼底。天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
           
河堤挑菜
           
来西溪湿地,人们最能体味到一种乡间自然的野趣。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住的疲倦了,便向往着大自然的怀抱,向往着返璞归真。各种基因食品、大棚蔬菜吃多了,便希望能品尝一点纯自然的食品。西溪的塘埂慢坡上生满了野菜,得天地之雨露阳光的滋养,蓬蓬勃勃,是纯粹的绿色食品。有兴趣的游客可以挽一挽衣袖,躬身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里,采一点她的恩赐带回去,享受餐桌上一道美味佳肴。
           
水庵随缘
         
烟水庵地处蒹葭深处,环境清幽,是一块风水宝地。据说此庵始建于南宋末年,清代由和尚慧光、本茂师徒先后主持扩建,使香火越来越兴旺。近年来附近乡人又酬资重新对它进行了修缮,殿里供奉着弥勒、韦驮、弥陀、观音、文殊、观音等神像,十里八乡的人们纷纷来烧香许愿。游客来到这里,不妨烧上一柱高香,虔诚地许个心愿,据说很灵呢。
           
湖漾荡桨
           
朝天暮漾地处西溪湿地的西北部,是西溪最大的湖漾,面积有60多亩,水域宽阔,湖中小岛众多,岛上树木丛生,水鸟群集。碧水蓝天,游客可以在此尽情荡桨,近看岛渚郁郁葱葱,远眺天目山层峦叠嶂。
           
河网迷宫
           
由于水域辽阔、小岛众多,朝天暮漾里河网密布,恰似一个水上的大迷宫。水上路线曲曲折折,刚饶过一座芳甸,前头又出现一个小岛,如果不留心,常常会在河网中迷路,原地兜圈子。需要煞费点苦心,才能转出这座美丽的迷宫。当然了,迷失在这片旖旎的水乡泽国里也不啻为一件美事。
           
岛渚垂钓
           
垂钓是一项高雅的文体活动,愉悦身心。水边的空气里含有大量的负离子,能同体内的血红蛋白及钾、钠、镁等正离子结合,使血液中的氧增多,从而携带的营养物质增多,人们就会倍感舒服,精力充沛;垂钓还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平衡的作用,大自然的秀美风光以及装饵、抛竿、静守等一系列动作对人的中枢神经都具有良好的刺激。朝天暮漾的秀丽风光已经让人陶醉,再觅一静辟之所,抛出长竿,等侯的将是一份惊喜。
           
阳坡观鸟
           
朝天暮漾是水的世界,也是鸟的天堂。由于水域辽阔,且位于湿地西北角,相对比较安静,这里安家落户了大量鸟类。湿地实行的限制游人数量的措施,也使得鸟儿能够安居。不同于高台的鸟瞰和船行的邂逅,坡地观鸟自有另一番情趣。游人得以近观许多鸟儿的一举一动:看那两只喜鹊唧唧喳喳闹上枝头,另一只红绿相间的小鸟儿在草窝里伶俐地啄食,还有一只长颈水鸟在不远处幽雅的梳理着自己的羽毛……人鸟互不相犯,共处于同一个大自然,有天人合一之妙。
           
草滩踏青
           
“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春日到西溪踏青,一直是杭州人的传统。此时的朝天暮漾水绿如兰,花开似火,万象更新,一派生机勃勃。无论在草滩上漫步,还是驾舟划碎一泓碧水,亦或架起长竿来一番垂钓,都会让人兴奋不已。这时临池吟诗、颂词或写生作画,都能灵感汩汩不断。春天里的一切都让人充满活力和希望,活力和希望荡漾在春天里的朝天暮漾。
           
花下野餐
           
吃饭的时间,游客不妨在水边觅一处花丛,来一顿风味独特的花下野餐。这样的餐厅,蓝天为顶,绿草为毯,百花为屏,虫鸟为伴,非仙人不可得。可口的菜肴伴着弥漫的花香,还有柳舞鸟唱,声色味俱佳,定让人胃口大开。
           
龙舟胜会
           
深潭口村位于西溪湿地西北部,过去这里有一个很深的水潭,四周河水呈十字型在此交叉相连,去向东南的河口上有一石桥连接着湿地和外面的义家塘村。沿潭有三棵百年的老樟树分布在石桥的两边,枝繁叶茂,遮天避日。每年端午节蒋村乡都要在这里举行龙舟集会。届时十里八乡万人空巷来这里聚集,选手们敲锣打鼓、摇旗呐喊,场面热闹非凡。深潭口的赛龙舟历史悠久,据说始于唐代,盛于南宋,再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被御封为“龙舟胜会”。当地有“划龙船体强庆丰年,观龙舟吉利保平安”的民谣,可见人们对赛龙舟的喜欢。随着西溪湿地的开发和对外开放,赛龙舟这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活动就不局限在每年的端午节,而成了游人日常便可以大饱眼福的一景。蒋村龙舟有多种形式,如“满天装”、“半天装”、“赤膊龙舟”、“泼水龙舟”等,划法多种多样,有别于其他地方划龙舟,它不赛速度赛表演,颇有“花样”划龙舟的意味,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现在湿地这边的河岸上修建了宽敞的看台,给游客一个更好的观赏环境,大家可以边闲坐酌饮边观赏龙争虎斗。另外水潭东南的石桥(可否命名为“望舟桥”或“观舟桥”),也是一个很好的观赏点,游客在此可以观赏到众船争流、迎面而来的壮观景象。
           
河湾竞划
           
受龙舟表演的刺激而跃跃欲试、身体健康的游客可以上船一试身手,在万人注目之下显一显英雄本色。蒋村龙舟很有特色,是一种平底小船,在船头插上木雕的龙头,龙头上装有一对长约一米左右的龙角,根据龙头的颜色分成青龙、黄龙、赤龙。船头上还插有彩旗,写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太民安”等字样,以求吉祥。龙头后面往往还有一个手执会旗的木头人叫太子。有的龙头上还停有一只金鸡,权当凤尾;木雕的龙尾上则往往挂着条蜈蚣。划船者坐于龙船两侧,船头由一名少年和一位德高望重的鼓师压阵,比赛时鼓师有节奏地击鼓,指挥龙船奋勇向前。工作人员为参加竞划的客人做好周密的防护措施,包括穿好救生衣、带上防护头盔等,并在沿河布有紧急救生人员,游客可以放心大胆地一展身手。
           
樟树社戏
           
受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散文《社戏》的广泛影响,“社戏”这种江南特有的民俗活动对即使是来自北方的中国游客来说也不会陌生。不同于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西溪的社戏自有一番来历:据传南宋建炎年间(公元1130年),康王赵构为避金兀术追杀,从安徽进入浙江境内,又从安吉过独岭关,经瓶窑逃至今杭州西溪一带。当时金兵追击宋高宗到留下金鱼井林家蓬村时,巧遇正在田间劳动的林庭雷五兄弟,康王诉说求救,当金兵追来时,林氏兄弟反指康王逃跑方向,骗过了金兀术追兵,康王幸免于难。当金兵往前追击一无所获后,竟将林氏五兄弟杀害。康王定都临安后,称帝为宋高宗,敕封林氏五兄弟为五方土谷神,立祠祭祀。据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宋人所作的《西溪百咏》记载:“五庙,在西溪之东,宋建炎间,兄弟五人於国建功,立庙分五,庙前皆架台(戏台),每值元夜,放灯演剧。”且有诗赞:“五方五社几村烟,万姓祈禳大有年。南宋同功埋剑甲,西溪分福祀山川。家家社酒歌尧日,处处春耕喜舜田。欲问英雄昔日事,请看元夜闹灯筵。”伴随社戏萧萧的鼓声,人们欣赏着优美的传统戏曲,同时也在心中祈求全社(“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平安富足。浓浓的民间风情在此展示无余。
           
陌上采桑
           
杭州素有“丝绸之府”的美称。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到:“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可见那时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和柿基鱼塘一样,桑基鱼塘也是西溪湿地特定地貌,大大小小的池塘塘基上遍植着桑树。春天一到,万株桑树生满油绿的嫩叶,泛着清香,生气勃勃。这时置身于绿的海洋中,来采撷一些碧玉般的桑叶,再带几只白胖胖的蚕宝宝回去饲养,自有一番生趣。“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这近两千年前的古人诗句,今天读来仍然亲切。说不定游客在西溪桑田里“劳作”时,蓦然回首间就可邂逅一位现代的罗敷呢。
           
庄家作客
           
西溪湿地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地”的美誉。这里河道纵横,池塘星罗棋布,盛产柿子、菱角、鱼等农产品。蒋村的四大家鱼养殖更是历史悠久,有杭城“活鱼库”之称。而且这里曾是南宋王朝的贡品基地,鸡鸭、甲鱼、黄鳝、螺蛳、河蚌、泥鳅、泥虾、龙虾、溪蟹,还有竹笋、菱藕等都曾为皇家御膳所用。西溪风味特色土菜属杭帮菜系列,以选料优、制作精,重原味、鲜爽嫩而脍炙人口。在深潭口村,游客饥渴了可以到农家小酒馆一坐,喝一点农家用优质稻米自酿的美酒,尝一尝新鲜的风味特色菜肴,正所谓:“曾饮茅堂酒,同游物外天。芦花秋在水,溪月晚生烟。”岂不美哉!
           
小街乡饮
           
从深潭口石桥往湿地过来有几排房屋,中间是小街,街两旁也有小酒馆,酒馆上插着酒幌当风招摇,很远就能看见,颇有杏花村的味道。游人看罢龙舟赛会,可以来此当街小酌,或在樟树的浓荫下围坐木桌旁,或在古色古香的遮阳伞下对饮。近观人间烟火袅袅,举目远望仿佛是世外桃源般的湿地茫茫。推杯换盏,宠辱偕忘,尽享人间一份真情趣。
           
洪园曲宴
           
洪氏家族是西溪的名门望族。明代的洪钟担任过左都御使、刑部尚书的要职,其后也才人辈出,共出了五个尚书,人称“明纪祖孙五尚书”。大戏曲家洪昇是他的第六代子孙。洪家在西溪的住宅称“洪园”,今有学者指出洪昇是《红楼梦》的作者,洪园是大观园的原型,有兴趣的游客不妨留心观察一下,看有没有道理。在洪园,游客可以听曲品宴,体验一下昔日显贵之家的生活品位。
           
月下蛙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溪乃水乡泽国,沟塘纵横,荷苇茫茫,遂成青蛙的天堂。皎洁的月光笼罩着西溪,整个湿地海市蜃楼一般,虽已是夜晚,但仍然生机一片。各种蛙鸣,细润的,粗旷的,绵长的,短促的,混合成一曲和谐的交响乐。人籁不如天籁。这蛙国里的天籁之音,让西溪不眠,让群星不倦。
           
荷塘夜色
           
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可谓脍炙人口,篇中描写的月光下的荷塘让人神往:“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在西溪月下的荷塘边,细细体味这样的意境,让人如醉如痴。碧天里的星星和荷塘里朵朵白花遥相辉映,耳边不断传来嘹亮的蛙鸣,西溪的夜晚如梦如幻。
           竹林挖笋
           
苏东坡诗云:“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这位先后五年在杭州为官的大文豪也是一位美食家,他自称“老饕”,著名的“东坡宴”便是根据他喜欢的菜肴发展而来。“东坡笋”更是其中的一道珍品,想必这位美食大家当年对西溪的鲜笋一定是不曾错过的。春日的西溪,竹林郁郁葱葱,在那棵棵挺拔的“壮士”脚下,一只只伶俐的尖笋破土而出,生机勃勃。这是鲜笋收获的季节,游客可以和当地百姓一起,在翠绿欲滴的林子里劳作一番,体验一下收获的喜悦。
           
柳荫垂钓
           
杨柳护堤是西溪一大特色地貌。小小的柳枝在河边泥里插下去,三年就可成树,西溪的沟塘边上可谓杨柳成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窈窕一树,碧玉妆成,暖风拂来,万种风情。在池塘或小河边觅一棵柳树,承着它的荫蔽,抛出银线,等待冒失的鱼儿露面。良辰美景,宠辱偕忘。
           
深塘网鱼
           
渔业是西溪人主要的营生之一。渔人终年忙碌在西溪的碧水上,捕捞着似乎源源不断的财富。有兴趣的游人可以客串一下,和渔民一同撑起大网,在深塘里兜它几下,但见水花飞溅,鱼儿箭头一样四散奔逃。气氛相当紧张,游人快乐欢呼之际,往往手心也要捏一把汗。
           
溪畔夜宴
         
当天暮山最后一抹阳光褪下,夜幕很快就笼罩了整个西溪大地。这时天上星光灿烂,整个湿地虫唱蛙鸣,依然喧嚣着天籁之音。溪畔酒馆里华灯照耀,酒菜的香气弥漫在夜空里。安坐在古色古香的窗台下,看远处城市迷离的灯火闪耀,溪水潺潺的歌声低唱在耳畔。斟一壶美酒,品几道西溪的珍味佳肴,或有古乐助兴,歌女唱曲,不禁使人抚今追古,感叹不已。
           
弹楼玩月
           
弹指楼是“秋雪八景”之一。明代吴本泰诗曰:“半空清梵落云头,乍可凭高见沃洲。我已同龛弥勒久,不须今日始开耧。”弹指楼原有董其昌书写的“弹指楼开”四字的匾额,后来真迹不存,代之以周梦坡所写的“弹指楼”。这里是古代西溪文人雅集之所,遍陈名人字画。厉鹗的一幅对联曰:“说剑风生座,题诗月满楼”,可见当年此楼之兴盛。如今的弹指楼依然临水而立,静静地面对着茫茫芦海。有雅兴的游人可以登临,吟风弄月,陶醉之际也不妨来一个“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天问。
           
秋庵问词
           
秋雪庵位于西溪湿地中部,蒹葭深处。明崇祯七年,与大书法家董其昌齐名的陈继儒取唐人诗句“秋雪蒙钓船”的意境为其取此佳名。这里是西溪风景最佳之处,岸祉町兰,芦荡漫漫。著名的有“秋雪八景”,分别为:仙岛荡、幔芦港、莲花幢、杨柳城、詹匐篱、护生堤、弹指楼、秋雪滩。“
            絮絮香云出讲台,层层湿翠带潆洄。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仙人当然没有,但民国六年周梦坡在秋雪庵内设置两浙词人祠堂,请来了历代两浙词人先贤的牌位供奉在这里,成为一大盛事。大雅之堂,圣贤之地,篷荜增辉。
           
古冢礼香
           
秀雅之地,让人魂牵梦系。有的文人不但生前有福得以流连西溪,为她颂词唱曲,而且去世后埋葬在这里,魂归西溪大地。周邦彦、厉鹗便是其中的代表。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精通音律,创作了不少新词调。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这寥寥数语,不正是对西溪美丽景色的生动写照吗?
           
厉鹗,字太鸿,号樊榭(1692-1752年),钱塘人。清初文学家、浙西词派代表人物。他终身不仕,潜心从事学术研究,在词学上造诣颇深。著有《樊榭山房集》、《辽史拾遗》、《宋诗纪事》、《南宋杂事诗》、《东城杂纪》等多种。他酷爱西溪风光,写有上百首赞美西溪的诗词。“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记取飞尘难到处,矮梅下系庳蓬船。”更是西溪的一幅活的风情画。诗人生前浪漫,逝后能安身在这一片山清水秀之地,可算是身后亦风流了
           
词家雅集
           
西溪乃中国词人的圣地。两浙词人祠堂计供奉词人1044人,可谓可谓群贤云集,洋洋大观。“甬道直进为飨堂三间,左右不走廊,堂有神龛,中祀历代两浙词人,左为历代宦游词人,右为历代流寓词人。又南向一龛,祀历代方外词人,北向一龛,祀历代闺阁词人。”(《西溪秋雪庵记》)祠堂内,列两浙词人第一位的是唐代的张志和,他的《渔歌子》家喻户晓,千古流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不也是西溪的写照吗?南唐的徐铉、宋代的钱惟演、周邦彦、陆游、汪元量、元代的张可久、仇远等等也在此列。历代宦游词人有唐代的白居易、李德裕,宋代的王安石、苏舜钦、苏轼、秦观、辛弃疾等人。历代流寓词人有宋代的姜夔、张枢、元代的萨都剌、张士谅等等,方外词人则有释仲殊、琴操、张雨、今释等,闺阁词人则包括朱淑真、唐婉、王玉贞等等,名家挤挤,细细数来,不啻为一次中国文学史的巡礼。
           
芦田寻秋
           
河渚芦花是西溪的“两绝”之一。清代文学家张岱描写到:“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秋雪,大是奇景。”许乃钊曰:“蒙蒙水天色,晴雪乱飞下。一白眩银海,倒影澄潭泻。”施万感叹到:“白露带蒹葭,月光翻在水。恍若御天风,高歌云汉里。”秋高气爽之时,正是亿万芦花盛开之际,银花飞舞,浩浩荡荡,此时驾舟临此,乃知秋之盛大。
           
河渚观鸟
           
西溪是鸟的天堂。一年四季在湿地里到处都可以见到它们灵巧的身影,聆听到它们悦耳的歌声。河渚地带 
           
西溪探梅
           
在中国,梅和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每当冬末春初开放,疏花点点,风韵幽雅,清香远溢。福胜梅花和河渚芦花曾并称昔日西溪的两绝。西溪的声誉和它们紧密相连。《西溪百咏??福胜梅花》云:“古梅三百聚君家,统领西溪十里花。徒径非缘绿萼梅,移篱未许老松遐… …”扬州八怪的领军人物金农曰:“吾杭西溪之西,野梅如积,溪中人往往编而为篱,若屏障……”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南巡至此,写诗道:"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竹早,水落草痕深。"诗人龚自珍写出的《病梅馆记》,起句就说:“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被人戏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北宋著名咏梅诗人林和靖更是经常吟咏于此… …西溪主要栽植的是“绿萼梅”
           
——明清时被称为“西溪梅”,是古梅中的极品。清初河渚人沈晴川称赞道“花时一望,鲜目如飞雪,所谓白玉之白与白雪之白,难与比洁。”从湿地的正门进来往东走,沿着流红溪到梅竹山庄再到西溪梅墅、香雪海或到西溪草堂,一路梅花遍地。所谓“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冬末春初之际,携家人或三五好友来西溪的田埂小径踏雪探梅,细细品味“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诗情画意,岂不是人生一件乐事?
           
山庄野餐
           
梅竹山庄是清代文人章次白所建。其友葛庆在此作赋曰:“揽花坞之幽邃,溯河渚以萦徊,依秦亭之山麓。伫芦两岸,芦花白似银,万株梅绽玉鳞皴,主人若问来时节,不是深秋便早春。”另一好友陈桐生也写到:“访次白于山庄,相与泛舟溪上,时则清霜皆寒,玉露团洁,蝉吟风而菰蒲答响,芦飞雪而鸥鹭夺鲜,幽謦坠空不隔烟水,凉月如洗可濯肺肝,旷然移情,迥出尘表。”如此境界,非仙境不可比。在此仙境之中野餐,细品西溪精致的物产,津津有味之余,心灵也会受到涤荡,身心俱爽。


西溪湿地相关门票

  • 西溪湿地相关线路
  • 西溪湿地相关酒店
金坛旅行社客服
400-0519-235
出境旅游客服 国内旅游客服 团队旅游咨询 机票酒店专员 票务签证专员 质量投诉渠道 扫描加金坛旅游网微信好友扫描加微信好友金坛旅游爱好者②群79404064[点击加群] 回到顶部